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文/严肃黑糖

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学世界史的?

大概是在知道查理五世和卡洛斯一世是同一个人的时候!

因为欧洲人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取名方式,以及贵族名字复杂的发音,常常是世界史的书读了不到20页,就被无数个查理、腓力、斐迪南、乔治、亨利、伊丽莎白、玛丽搞的晕头转向。

别说分清谁是谁,就连国家、辈分和年代都搞不懂,实在痛苦。

今天就简单梳理下中西方在取名字上的巨大差异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《查理五世骑马像》提香

中国古代姓名

  • “姓”和“氏”

中国早在原始母系社会就产生了姓氏,应该是世界最早的。

“姓”代表母系血统,来源大多是母系祖先的传说或部落图腾。比如周人传说中,他们的始祖母因踩了熊的脚印生下后代,所以周人姓姬。(姬的右半部就是甲骨文中熊的样子)

“氏”则来自男性,随着男性在社会生产和战争中优势的增加,群体中不断出现男性首领,“氏”就是男性首领的称呼,大多代表首领的擅长和优势,如轩辕氏(大概擅长驾车?)、神农氏(擅长种田)等。

战国时贵族和平民间流动较大,“氏”逐渐从贵族特有变成全民所有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氏就失去了标记贵族血统的作用,直到汉后,“姓”“氏”合二为一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  • “名”、“字”、“号”

古代的“名”是一个人在成年前的称呼,大多都是长辈给起的。“字”则是一个人成年后才可以取。

《周礼》记载: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”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”。

所以一般“名”用来自称,“字”用来他称,平辈间直呼其名就相当于骂人。

“号”一般是上流社会,尤其是有文化的人给自己取的雅称,如“山人”、“居士”等,用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情怀。

至于“名”、“字”、“号”各自的取法:有名、字互相解释、互相补充也有互为相反的,而“号”则不受家族、辈分限制,自己可以随心所欲。

比如:诸葛亮,姓“诸葛”、名“亮”、字“孔明”,号“卧龙”,“亮”和“孔明”就是互相解释取法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诸葛亮

  • 姓名的朝代偏好

中国各朝都有各自的“名”、“字”、“号”的时尚潮流,就像刚解放时大家都喜欢叫“建国”、“伟忠”一样。

商朝喜欢用“干支”命名,如商纣王就叫“帝辛”;汉代人喜欢用“勇”“武”“霸”“定国”等名字,和汉代开疆拓土的气象有关;东汉后则流行单字名,像三国时期刘备赵云关羽曹操……都是单字名;西晋后玄学盛行,又开始流行“元”、“玄”、“道”等名;唐代以后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用家里的排行互称,比如:李白称李十六,元稹叫元九,都很有时代特色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李白

欧洲古代名字

中世纪前的欧洲随着政治形势、宗教势力的变化,名字经历了从罗马日耳曼化基督教化的改变。到了中世纪后,现代欧美国家中常用的“教名+自取名+姓”的命名方法才大概确定下来。

  • 欧洲人的“姓”

罗马时代“人名+氏族名+家族名”的命名法下,“家族名”的功能就大概相当于现代的“姓”,因为“人名”一般是用家里长辈名字命名的,容易搞混,所以罗马时代的名人都是用“家族名”来称呼,如凯撒,西塞罗

随着罗马被日耳曼入侵和欧洲全面基督教化,欧洲人放弃了罗马命名法,先是学日尔曼人——就只有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名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随着全面基督化,欧洲进入黑暗时代,鼠疫横行、社会动荡、人的寿命都很短,好像大家也没什么心思给自己取“姓”了,为了祈祷好运,直接拿《圣经》中的人物“约翰”、“彼得”、“玛丽”等当名。(所以如果去趟教堂做礼拜,碰到十几个约翰一点也不奇怪!)

中世纪开始,社会渐渐被贵族和教士阶层垄断,二者为了彰显地位,开始给自己取“别名”,以和平民作区分,前者大多以封地和采邑为“别名”,后者则用宗教机构。

慢慢的随着社会逐渐繁荣、人口增加,《圣经》里的名字开始不够用了,平民也开始仿效贵族取“别名”,但是平民的“别名”一般来自职业、家族关系和身体特征等,比如史密斯(Smith)意为“铁匠”,肖特(short)指“身材矮小”(!),这些“别名”传给自己的后代,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姓。

中英取名的文化差异?中西方名字文化的差异?

  • 中世纪后欧洲的“名”

不同于中国从“父系家族”的复杂的命名规律,欧洲人很简单,基本是从父系、母系、或者教父母中挑选一位社会阶层高、较受尊敬的人,把他的名字拿来直接用。

比如法国王室比较偏爱“路易”和“查理”两个名字,因为:路易(Louis)是克洛维(Clovis)的转写,克洛维是西欧第一位皈依天主教的君主,而加洛林王朝的奠基者“查理·马特”、加冕为罗马皇帝的“查理大帝”、西法兰克王国首任君主“秃头查理”都是强大的军事征服者。

所以、当法国面临的宗教矛盾严重、王室需要彰显虔诚的美德时,他们就用“路易”给未来的国王起名;而当王室需要强力君主进行军事征服的时候,“查理”就成了首选。

如果在能欧洲史上看到两个查理五世,横跨3个世纪,分属两个国家也就不奇怪了,好名就那么多,大家都抢着用,完全不顾及后代学历史的人的心情!


参考书:

  • 《中国古代姓名趣考》
  • 《宗教改革史》
  • 波旁王朝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quming.com/249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