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作者:张靖华

不过,虽然吴氏的迁移不一定完全出于风水的考量。但振湖塔建成后,确实将六家畈和玉带河的关系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,并形成了十分优美的风水景观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首先,振湖塔所选择的位置,丰富了玉带河进入巢湖的“水口”景观。对水口的建造素来在徽州地区很受重视。之所以选择“水口”——也就是村庄附近河流的入口或出口作为建造重点,是由于传统的风水思想认为,水是“气”的阻挡者,“气,乘风则散,遇水则止”(郭璞),六家畈建在向南部弯曲的玉带河北侧,就好像把村子装在了一个用水构建的“箱子”里,这个箱子,或者说这个用“水”来界限成的边界,足以把气阻挡起来。那么接下来,所需要的,就是给这个装气的箱子上了一把锁。“溯自前人相宅,湖山俯仰动遐思”,似乎是说,建造这把“锁”的意图,从始祖决定迁移到玉带河北侧时,就已经有所考虑。但当时建造条件可能不足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其二,振湖塔比例优美,像一只笔伫立在村庄西侧,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水图景。这个图景是包括了六家畈吴氏宗祠在内的一些形象比喻。据说,吴氏宗祠旧时有一口水塘在门前,在未修建宝塔前,这个池塘只是一个普通的荷花塘,类似孔庙前的“泮池”,但宝塔修好后,它就成了一个“砚”,而伫立在巢湖岸边的振湖塔则成了和它配合的一只“笔”。每当夕阳西下之时,塔影会慢慢的倾斜,一直倾斜到荷花塘里,就像一只毛笔正在添墨,比喻的可谓惟妙惟肖。信风水的人说,正是因为有了振湖塔这只笔,六家畈后来才教育发达,人才辈出。这话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风水思想和村庄发展的因果关系,但从另一方面而言,又恰恰说明了振湖塔修建的时间——太平天国战争后二十多年,正是六家畈文化教育快速发展的起点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1880年,吴毓兰捐出200两养廉银作为创办义学的经费,吴毓芬则为此作《义学始基》,“我族屡欲创建义学,因公款支绌,未克举行”,这笔钱“此时为数尚微”,但以后“无论何事,不准动用,俟生息五年,再议举办”,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。于1898年村庄正式成立了义学“收族中贫寒子弟而教之”。义学准备的时期,和族人补充和完善前人的风水观念并修建振湖塔的时间是一致的。在振湖塔修建后,义学兴办正常,1905清廷下诏废科举兴学校,在吴葆之倡导下于1908年兴办 “吴氏私立养正小学”,时为合肥乡村中最早的一所完小。养正一词,取自《易经》中“蒙以养正,圣功也”,“养正”的含义,和族人给振湖塔所起的名字其含义是对应的。振湖塔是用来树立村庄的正气的,而养正则是培育子弟的人格的。

振湖塔带给了村庄巨大的景观提升。除此以外,这一时期的商业发展,则带给六家畈另一种“水街结合”的村镇面貌,这种面貌被当地人称作“一里三拱桥”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所谓“一里三拱桥”,是指六家畈的村庄中间,被古代道路穿过,这条道路是“店中路”的前身。它北接长临河镇,南到中庙镇。从进入六家畈村的北部开始,直到穿过南部的“汪家岗”(同属于“三岗六分”的组成),共有550米左右,也就是一华里多一些。这一华里远的路,从北向南,一共有三条河流穿过。一条是在北部入口以南大概100米的地方,此处有一条流水穿过道路,上有拱桥一座;一条是在北口以南大概200米的地方,也就是吴氏宗祠附近,有一条小河从西向东穿过,此河与六家畈东部的“牛背塘”联系着,灌入村庄南部;第三条,就是汪家岗村的南端,此处有一个石桥,横跨玉带河。“一里三拱桥”构成了旧时六家畈最重要,也最有特色的市镇空间,也可以说是六家畈除了振湖塔以外最核心的公共景观。从“一里”的角度来说,它既是交通的,也是商业的,更是风水的。南北走向的这条大路带来了前往中庙购物、朝香的源源不断的人流,也造就了道路两侧商业的繁荣。

旧时巢湖北岸有一句俗语叫“中庙好朝,六家畈难熬”,据说旧时农历正月十日以后,各乡常组织善男信女穿过六家畈去忠庙朝香,这些朝香队“前有人扛着黄布大旗,接着是王爷菩萨,鼓乐伴随着,另有人专人手提大铜锣,不时敲打喊佛,中间插着礼香队,一律少年儿童男扮女装”,按例,朝香队每过一村,村人都要燃放鞭炮表示欢迎,朝香队则停留片刻,答谢念经,之后才能动身。但六家畈由于街道很长,总是进行的无比艰难。因为家家都要燃放大量鞭炮予以挽留,结果朝香队喊佛答谢的领队往往没到中庙,就已经才穷力尽,嗓子嘶哑了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此外,由于这条南北向的道路,正对六家畈的“财源”之地——茶壶山,因此也构成了街市和外部风水环境十分和谐的景观效果。

除了振湖塔和商业街外,六家畈的私家园林也十分著名。六家畈的私家园林,和太平天国战争中吴毓芬、吴毓兰、吴育仁等人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吴毓芬,自伯华,出生于官宦家庭。咸丰十年(1860)与弟吴毓兰召募团练赴凤阳、颍上一带协助进攻太平军、捻军。同治元年(1862),李鸿章率师去上海进击太平军,吴氏兄弟从军东下。因他字伯华,所以所部称为华字营,计2000人,与兄弟吴毓兰二人任正副统领。因镇压太平军有功,官江苏候补道,加按察使衔,同治四年(1865)吴毓芬辞官返乡,殁后旨赠太仆侍卿。吴毓芬曾参与攻破苏州,后又在江苏为官。故而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深受苏南影响。在被称作“小姐楼”的吴毓芬住宅,厅堂敞亮,建筑并无许多淮军将领高筑圩堡的封闭面貌,反而多了许多江南趣味。在住宅后方,有一个进深约50米,宽约20米的园林,称“也是园”,是吴氏建造的一处苏式园林,园中有一处望湖楼,墙上镶嵌一块苏轼的墨竹图,而园内多钟乳石,据说都是吴毓芬攻破苏州时,从太平军占据的园林中搬运而来。吴毓芬与合肥名人徐子苓等在此园中唱和,著有《也是园诗抄》五卷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此外,在大官分之吴育仁的住宅也“富丽堂皇、雕梁画栋……庭院广种四季花木”。和吴毓芬不同,吴育仁出身于手工业,排行老三,称“三机匠”,他先为吴毓芬部将,后统领由华字营改名的仁字营,并与日军海战于朝鲜牙山口。“三机匠”的住宅和园林被后人评为“当地最美的苏州园林之式”,足见这一时期,苏州的景园和建筑风格无疑引领了六家畈整体的建造风气。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下去,到20世纪,已成为六家畈的建筑传统。

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?合肥哪里有取名字的地方啊?

民国初年,族人吴中英在祠堂之东,临近大观分位置建有园林,此园广约30亩,种有许多奇花名木,是吴中英为其母亲颐养所建,故称“颐园”。据回忆,“颐园”中种有近千种花木,令人眼花缭乱。其中从海外购进的复色丹桂和含羞草,为巢湖地区所罕见,时人引为异物。他的兄弟吴中流同样酷爱园林,把四顶山建造的一处别墅称作“四顶公园”。值得一说的是,这一时期的六家畈园林,实际已带上了更多的国际化色彩,除了那些来自境外植物以外,吴中英的颐园之中,还有一个石制的地球仪。这个地球仪是其胞弟、军事家吴光杰留德归国后所制。在地球仪上镌刻着吴氏自传的小文,在阐明地球仪的缘起的同时,更给这个景园增加了多样的趣味。

最忆是巢州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quming.com/252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