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实无华是什么意思解释,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解释_

鲁桓公二年春,发生在宋国的一场政变把华、孔二姓推到了历史的前台!从此,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,华、孔两个姓氏犹如划破长空的星辰让我们仰望,让我们驻足深思。孔姓自不待言,“天不生孔丘,万古如长夜”,这样的赞誉从西汉以来,让孔姓注入了特殊的含义,承载起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核。华姓前有华佗,后有华罗庚,名家巨族,历代不乏。

当然,如果让我们回到两千七百年前,华、孔还不能说是姓,而只能称之为氏。氏要较之于姓,其范围更窄,往往诞生于国号和封地,犹如家族徽号。而姓则不同,姓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传承。比如华、孔二氏,源于同一个“子”姓,子姓也就是宋国宗室的姓,均来自商王朝的王族之姓。子姓派生出华、孔二氏,再由华、孔二氏演变为华、孔二姓,这是民族繁衍兴旺的见证,也反映了姓氏趋同的历史过程。

华姓始祖华父督,孔姓始祖孔父嘉,都是宋殇公的重臣。华夫督是太宰,相当于宰相;孔父嘉是大司马,相当于武装部队总司令。虽然两个人都是宋国宗室一脉,但却是千古不易的仇敌。前面已经说到,二人均是子姓,督、嘉是名,华父、孔父是字。名是“大号”,字是爱称。按照《左传》记载,公元前709年,因华父督曾路遇孔父嘉之妻,由此非常爱慕,为此先杀孔父嘉,而后抢了孔父嘉之妻。宋殇公知道后大怒,不成想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,把宋殇公一起给杀了。这是宋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政变。这次政变,对宋国之后的历史具有颠覆性的意义。这个时候,自然华、孔这两个氏也是没有的。

对于这次政变,鲁《春秋》记载: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。督字前面用宋,可知华父督仍以国号为氏,华父是字,督是名,与夷自然是宋殇公之名。按照道理,孔父在这里也应该称名,如孔父嘉。现在我们经常说“名扬天下”,名乃大号,在庄重的正式记录中一般以具名为荣。但是,孔父在这里却称字不称名,这估计和其死难有关。尤其作为孔子之祖,孔子编修《春秋》,哀怜其祖,不忍称名也是有可能的。

但是和《春秋》记载不同,在《左传》鲁桓公二年记载:二年春,宋督攻孔氏,杀孔父而取其妻。公怒,督惧,遂弑殇公。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,而后动於恶,故先书弑其君。会于稷,以成宋乱,为赂故,立华氏也。从中可以看到,在称谓上,华父督仍以国为氏。但是由于鲁国等国家接受了宋国贿赂,故“立华氏也”。“宋督攻孔氏”,与这里提到的“立华氏”,不属于行文中的称谓,而是代称,这种代称可能是200多年之后的《左传》作者添加上的,这不代表这次政变之前就有孔氏、华氏。估计,在孔父嘉死后,宋庄公、华夫督为了安抚孔父嘉一族,才以孔字为氏,赐其后人的。相比孔氏,华氏得氏要晚,最少应该在华夫督死后才会赐氏。

鲁隐公八年,就遇到了赐氏的问题。鲁国公室成员无骇去世,公子翬提议鲁隐公赐氏,鲁隐公咨询于众父,众父回答:“「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,胙之土而命之氏。诸侯以字为谥,因以为族。官有世功,则有官族,邑亦如之。」”。当时,鲁隐公赐展字为其氏,展是其谥,由谥而氏,展氏由此诞生。这段话说明,姓、氏之权在于天子,诸侯无权。诸侯之下的大夫,如果于国有功,则会以字为谥,以谥为氏。

华父督是这场政变的胜利者,自然不会急于赐氏。从《左传》后文得知,这次政变后的七八十年之后,也即鲁文公时代,华父督的孙子华耦已经代表宋国处理军国大事,其后《左传》记载中更有华御事、华元、华椒、华弱、华阅、华臣、华定、华费遂、华合比、华亥、华咎深频繁显露于宋国及国际政坛,历时200多年,可见华父督一脉人才辈出,教子有方。因此,最有可能就是在华夫督的孙子华耦时代,获赐了华氏,从此华氏一族名扬天下!

孔父嘉死后,其后人淡出宋国政坛。按照《世本》所传,“孔父嘉生木金父,木金父生祁父,其子奔鲁为防叔,防叔生伯夏,伯夏生叔梁纥,叔梁纥生仲尼。”据此,孔父嘉的孙子防叔离开宋国,到了鲁国,这算是孔子的爷爷。整个《左传》未见赐氏为孔的记载。所以,孔氏来源,如果不是来自宋国,就是来自鲁国。从孔子以后,孔字为氏才显著于世,因此最有可能是孔子活着的时候挣得的家族荣誉。相比华氏,孔氏要晚。但是,孔氏得氏虽晚,但得一孔子,则天下姓氏无能再出其右。

孔父嘉,名嘉,字孔父。为什么但取一个“孔”字为氏?华父督,名督,字华父,为什么也只取“华”字为氏?其实,“父”是字作为爱称的助词,犹如今日男子互称某某兄一般。真正的字,其实就是“嘉”、“督”。“嘉”字本义为美好,“孔”字也有美好的意思,而且孔字更含有极其繁盛的意义在里面,作为“嘉”这个名的字,非常妥帖。“督”字为名,本义是目视所及,取“华”为字,补充了目视所及的内容,那就是花朵、果实和繁衍,也非常美好!

到了后来,由于人口繁衍,姓实在是不够用了!尤其中国古训是同姓不婚,如果再拘泥于姓的单一传承,婚嫁难题就立马摆在面前,同姓之人实在太多了。大致上,从春秋后期开始,姓氏趋同就已经开始,并伴随着大量以氏为姓人口的不断涌现。这个现象和贵族没落,平民登上历史舞台,甚至贵族所属的奴隶平民化一起成为历史现象。这就必然导致以氏为姓、姓氏趋同的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潮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quming.com/9267.html